您好,欢迎访问长沙火狐电竞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热线
020-29707525火狐电竞编者按/新材料产业正迎来“井喷”时代。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无论在大飞机、新能源汽车,还是现代轨道交通等领域,对新材料都有着广泛的需求。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也正成长为这一领域的新星。它的快速成长有背后产业的巨大机遇,同时,也与产业园自身锁定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密不可分。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成功演示了一个全新的园区招商发展模式,从重大项目入手,沿着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思路发展,最终形成产业基地。
一个2006年才诞生的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下称功能区),从“拦河撒网”到专注专业化发展,凭借着产业集聚、优越位势以及爆发的市场需求,近两年一路狂奔,上演着新材料产业界的投资奇迹。
从100亿元中化集团(下称中化)投资,50亿元SK(中国)西部新材料生产基地投资、30亿元投资的新筑股份高铁材料产业园、30亿元中材集团西部新材料基地项目投资,到4.4亿美元的JM集团新材料项目投资野草一般的“疯长”令其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新材料产业园区之一。
2007年8月,在初次考察后9个月,中化集团犹豫再三后决定在这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外的园区投资26亿元建设一系列新材料项目,一年后,中化再次将总投资升级为100亿元。
在中化敲定百亿元投资后不久,功能区才获科技部批复成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新材料基地。
中国化工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化工新材料峰会”,在已举行的四届中有两届放在成都举办。在2011年8月底举行的最新一届峰会上,包括美国JM集团在内的8家企业与功能区签订了84亿元投资协议,涉及膜材料、光学材料、玄武岩纤维等多个新材料项目。而此前上半年,功能区已签约12个新材料项目,投资金额达到75.75亿元。
“三年的时间,功能区已经聚集的新材料企业和项目已经有70多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功能区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的趋势。”成都新材料产业发展局副局长黄辉表示。
“那时我们将宽松的投资环境作为吸引产业投资的一个法宝,招商引资就像是拦河撒网,招到什么是什么。”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胥福全表示。
几年前,一家沿海大型企业在经过多番游说后,依然对在此投资说“NO”,在这家企业看来,功能区的主导产业是“火腿肠”之类的食品产业,这与他们想投资的高分子新材料毫无关系。
经过反思后,2007年成都提出了“一区一主业”的产业发展思路。根据工业集群发展规律,改变原来“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工业发展模式,优化工业布局,将全市分散的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确定的主导产业为新材料产业。
正是这一产业发展思路的调整,为后来功能区的发展开辟崭新的发展模式。“我们现在是按照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来进行功能区的发展。”
作为新能源材料的生产商,在四川天威硅业总经理于长泳看来,功能区进行产业集聚、产业链整合所带来的联动效应对企业有着极大的好处。“如我们和功能区内的成化股份形成很好的合作。将成化股份的三氯氢硅产品通过管道输送到天威硅业,然后又回收天威硅业产生的废料作为其产品生产的原材料。形成了氯碱液氯多晶硅产业链。每年我们在原料采购和废料处理方面可以节约几百万元。”
而众多特大型新材料项目的入驻,则带来了更多配套产业的入驻。随着方大集团、新筑股份、中材高新等新材料龙头企业的进驻,功能区先后引进了多家关联企业,形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配套。由于新材料企业,污水处理的主要是同类污染物,集群发展,使污水可以集中处理,不必每个企业都配一套污水处理设备,节约大量成本。
产业的集聚效应也带动了产学研合作的大规模展开。在功能区内,设立的新材料研究、服务平台门类众多:新材料产品孵化中心、新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材料研究院、新材料网络专家库等。这些平台,既能为企业技术研发、技术转化提供支持,又能提供各种资讯、中介服务。
“我们在这里的投资是4亿元,但生产基地明年才会开建,周期比较长。但公司已决定不再等建好才生产,我们已经开始着手租赁厂房,准备先行生产。”方大集团人士称,“租厂生产完全出乎集团当初的意料。我们的生产基地还没有建起来,在这边的订单就已经接近两亿元。”
而中国西南在新材料领域正在爆发的市场需求,对于任何一家新材料领域的企业都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
功能区内的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桥梁支座生产企业,一直致力于轨道交通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和生产。“5年内我们的销售就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在新筑路桥董事长黄志明看来,中国正在打造的西部铁路枢纽给轨道交通新材料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成都可以辐射西南、西北以及中部地区。而仅仅在西南,就有成都兰州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兰渝铁路、成汶支线、成贵铁路、成昆复线、成都至西安客运专线等众多大项目上马,以及还有正在研究中的川藏铁路、成渝城际、川青铁路等等。作为贴近市场的轨道交通新材料企业,在其中能寻找到很多机会。”黄志明表示。
“成都已形成了上游原料和下游产品一体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等,并且正在形成规模化的配套应用和消费市场。这些都是新材料应用广泛的领域。”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李中说,作为未来十年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成渝经济区以及成都正在打造的、提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天府新区,会给新材料产业市场带来巨大的需求。
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国内五大一次性医用材料生产企业。这家企业进入快速扩张期间,工人紧缺,为了扶持企业,园区所在地政府派出免费公交车,每天接送300多名居住偏远社区的工人上下班。该公司总经理董合军坚持认为,“这样的事情放在全国也不会多见。”
“不管区位优势、政策环境多么好,产业集聚度有多高,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才是功能区长远良性发展的根本。”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本燕表示。
据功能区人士介绍,为了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成都专门成立了市新材料产业领导小组,由一位市委常委牵头负责,多部门都参与其中,成都市经信委还专门成立了新材料处。“形成分级负责、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比功能区单打独斗效果好得多。”
功能区实现“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将发改、规划、水务等20个部门28个审批事项,采用授权方式,交给园区管委会办理。项目进场、开工、建设所涉及的相关手续办理时限由40多天缩短到7个半工作日。假若办一个程序需要涉及到15个部门,以前需要20天,现在最快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办好。”
在协助入驻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上,一直是国内各大产业园区需要重点面对的问题。功能区在这方面开创性的设计了很多方案。
据黄辉介绍,功能区专门设立了新材料产业专项融资周转金、贷款补贴专项资金,同时还通过政府反担保等方式帮助新材料企业争取资金。为了鼓励企业开拓市场,还专门设立新材料企业市场开拓专项扶持资金,建立新材料产品配套目录,积极推进地方产品配套。 “仅今年上半年,在银行直接贷款方面就协助企业获得新增贷款25亿元。”
新材料产业功能区距离成都市区只有23公里,离空港13公里,距离乐山港80公里,有7条国家、省、市级公路在此交汇,成昆复线和成绵乐铁路贯穿而过。当地还是成都规划的国际铁路物流枢纽综合功能区,以及一个年吞吐量2000万吨的物流园区。交通物流体系完备便捷。
100亿元中化投资,50亿元SK(中国)西部新材料生产基地投资、30亿元投资的新筑股份高铁材料产业园、30亿元中材集团西部新材料基地项目投资、4.4亿美元JM集团新材料项目投资众多特大型新材料项目的入驻,带来了更多配套产业的入驻。
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坚持的是“新九通”的新理念,即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给入驻企业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形成分级负责、整体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较高的效率和完善的服务。
国内包括无锡、连云港、长沙等城市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较早,做得比较好。从开发区资金实力、产业基础等方面和这些先行者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时间上看,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下称功能区)应该是国内成立较晚的专业化园区,但其在产业界闪电般崛起的速度和今年引资近百亿元的迅猛发展势头,不仅让国内新材料产业界注目,也引起了国际新材料产业组织和协会的关注。
如此快速的脱颖而出,功能区竞争力是如何打造的?近日,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党工委书记周晓平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
周晓平:功能区是成都市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的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之一,总体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明确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轨道交通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包括化工、新能源、生物医用、新型建筑等其他新材料。发展定位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城。
根据功能区的“三步走”发展规划,到2015年,功能区将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到2020年,功能区将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到了2030年,这里将建成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的现代化新材料产业新城。
《中国经营报》:虽然功能区发展很快,但是起步较晚。与国内其他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地区相比,功能区的发展策略有何不同?
周晓平:正因为我们起步很晚,所以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策略上有着自身的考虑。目前,国内包括无锡、连云港、长沙等城市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得比较早,也做得比较好。从开发区资金实力、产业基础等方面,我们与这些先行者还有一定的差距。按照常规的发展模式,我们很难赶上这些地方。所以我们在功能区的建设上从一开始就按照国内一流标准来进行打造。按照“三化二低”(即产品高端化、集群化、专业化和低污染、低耗能)的要求建设发展功能区。
另外,新材料产业具有产品领域广、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功能区建设之初就必须把好入口关,严格筛选项目,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吸引新材料产业的投资上,我们坚持要么选知名企业、大企业,要么是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从项目产业类型、核心竞争力、投资强度、环境评价、行业引领度、耗能等进行全方位评价。不符合产业方向、环境评估、资源消耗指标以及对产业带动力的要求,我们一定会婉拒。
《中国经营报》:在四川省公布的天府新区规划里,功能区也在未来新区范围之内。这对于功能区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
周晓平:天府新区规划面积有1578平方公里,功能区纳入天府新区规划后,中央、省、市将会在资源、人才、信息、资金、政策等方面向新区倾斜,同时社会资金和项目也将会向新区聚集,这就为我们发展新材料产业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和市场,可谓商机无限,你说商家和企业还会迟疑吗?在天府新区涉及到成都的部分,重点是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而我们的产业规划和天府新区所要求的定位是一致的。这里既有现代制造业,也有高端服务业,还要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四川省提出的要求是“两化互动”,城镇化和工业化互动,落实到成都就是“产城一体”。现在功能区的规划就是按“产城一体”的规划来设计。
功能区并不固守封闭性工业园区的理念,而是按照“宜居宜业宜商、生态田园”理念,突出产城融合发展,构建“一心”(总部研发区)“两轴”(现代产业功能轴、生活配套功能轴)“三区”(生产制造区、贸易博览区、生活配套区)的功能结构。它的定位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业园区,而是一个开放性的产业新城。5~10年之内,功能区将会发展成20万人口的中小型城市规模。
作为一个后来者,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在不到5年时间里,成功集聚了一批知名企业的投资项目,也由此确立了在新材料产业领域的地位。这种跨越,正是中西部地区众多产业园区梦寐以求的发展速度和高度。
从重大项目入手,沿着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一个崭新的园区招商发展模式跃然纸上。其中,中化集团百亿元新材料项目无疑是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园区走向成功的首次推动力,正是有了这宝贵的第一推动,其后便纷至沓来配套企业、关联企业乃至同等量级的竞争或合作伙伴,于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园区水到渠成的“瓜熟蒂落”了。仔细回想,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广泛轰动的重庆两江新区IT产业园区与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的招商模式是何等的相似!
其实,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也曾经历过以宽松的投资环境作为制胜法宝,靠政策、靠细致周到的服务、靠感动投资者来吸引投资的阶段。回过头看,他们也深刻感受到这种初级阶段招商方式的局限性。今天,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与二十年前已大不相同,企业家投资决策所依据的因素自然也有别于以往。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扫描并锁定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把产业园区办出特色,恐怕是产业园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前提。这一点,值得中西部众多产业园区的管理者深思。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li
顺丰控股上半年盈利强劲 预计归母净利润最高至42.2亿元 同比增长68% 同城业务宣布扭亏
经年累月,让坚守成为信仰:中国最受消费者信赖食品企业放榜,茅台酒蝉联榜首
Copyright © 2023-2024 火狐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136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