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长沙火狐电竞有限公司!
免费咨询热线
020-29707525火狐电竞1946年的冬天,出奇得冷,缺衣少食的夹皮沟村村民都减少了外出,在家猫冬。1947年正月初九,5岁的徐维品吃完午饭,和姐姐在炕上玩骨蛤游戏。
就在这时,院子里来了两个年轻人,穿着灰色土布军装,身上背着长枪,一家人立即紧张起来。两人进门后说话很客气,说他们是领导下的八路军队伍,打仗走到这儿,想要口吃的。听说是八路军(即当时的东北民主联军),一家人悬着的心放下来了。
午饭家人都没有吃饱,哪还有饭菜?徐维品的母亲想起屋外缸里有冻的豆饽饽,急忙给两个战士拿了几个。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隋屯(现下沟屯)歪脖子山方向传来枪声,我们一家人战战兢兢地躲在屋里大炕檐下,担心子弹飞进来。记不得枪声响了多长时间,直到黄昏时分,我从外出探听消息归来的父母口中得知,早晨在隋屯发生一场战斗,宿营在隋屯的八路军刚熬好玉米粥,准备吃饭,追击来的部队赶到歪脖子山顶,居高临下向山下射击,八路军战士猝不及防。
《庄河县志》以及1988年出版的《庄河党史资料》中,对发生在1946年冬至1947年春这段时期的战斗历史都有记载。
现年82岁的夹皮沟村村民张玉星老人,曾任夹皮沟村团支部书记,退休前是仙人洞镇中心小学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给学生讲解八路军故事,弘扬战斗英雄大无畏的精神,走访过许多了解那段战斗故事的村民,做了大量走访笔记。
当时,饭是吃不上了,安排好阻击人员后,大部队急忙往蓉花山德兴街撤退。一位叫李德厚的战士在前期战斗中已经负伤,撤退时他不想拖累队伍,主动留下来打阻击。他最后留了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还有一名30多岁的老战士叫,据说是连长,也在这场战斗中牺牲。部队撤走后,村民自发地来到两位战士牺牲的地方,将他们安葬在台子屯的高岗上,从此高岗就被村民称为八路军茔。
1975年,时任夹皮沟小学校长的徐维喜组织教师和学生将、李德厚遗体移葬至夹皮沟村委会东侧鹰嘴石山山坡,与庄河二次解放牺牲的战士杜长福葬在一起。
现年73岁的王兴贵,曾任夹皮沟村党支部书记,现在是张店屯的党小组组长。据王兴贵回忆,他从小就听年长的村民讲过,杜长福牺牲时间也是在1946年冬至1947年春,牺牲地点在夹皮沟村小徐屯,就在鹰嘴石山脚下。
他当时身穿八路军军装,牺牲后被当地群众徐忠孝用一个炕柜装殓入葬。杜长福身材高大,柜子太短,腿都弯曲了才装下。杜长福牺牲时20岁左右,是三位安眠于此的战士中年龄最小的,牺牲时30岁左右,李德厚牺牲时25岁左右。1993年,鹰嘴石山附近修路,便将三位战士的墓地由半山坡往山上迁移了一些,村民还在周围陆续栽种了高大挺拔的落叶松,让苍松荫蔽墓地。
三盔坟都没有墓碑,只在坟头用一块青砖刻着名字。杜长福的坟头上除了名字外,还放有一块刻着“革命烈士”字样的青砖。
“在老百姓心里,他们是烈士,但在政府部门的档案记载里,并没有他们的名字。”仙人洞镇副镇长张汉涛介绍,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经过详实的调查走访,已经基本确定了三位战士牺牲的经过,并将材料向上一级部门进行了提交,希望为三位长眠地下的忠魂认定“烈士”。
与此同时,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夹皮沟村正在为三位牺牲战士建新墓地。“新墓地是山脚下一块荒地平整出来的,背靠青山,前面有条小溪,就在村路边,也方便村民扫墓。”夹皮沟村党支部书记赵福有介绍,新墓地预计清明节前能建好,清明节就可以组织村民、学生前来扫墓。
赵福有是土生土长的夹皮沟村人,他还记得,在夹皮沟小学上学时,每年清明节老师都会领着他们为三位牺牲战士扫墓。村委会则会在元宵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组织祭祀活动,还有村民自发地在元宵节为三位牺牲战士“送灯”。
2021年,距鹰嘴石山不远的张店屯新修屯门楼,门楼两侧题字就是“绿水青山富家园 红色基因代代传”,对三位牺牲战士的崇敬之情,已经深深地刻在每一代夹皮沟人心中。
Copyright © 2023-2024 火狐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湘ICP备19013600号